上海上港VS上海申花:中超最贵德比战,谁能称霸上海滩?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上海上港对决上海申花,这场较量构成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不可或缺的德比赛事,同时也是中超80亿时代以来最受瞩目的关键对决。

资产总和高达3.7亿元的一场本地对决,堪称中超历史上“身价最丰德比战”——自从绿地与上港相继掌控上海足球后,沪上德比便迈入了由两大豪门并立的崭新纪元。

上赛季后半段,两队先后在足协杯和联赛中各取一胜,但到了3月11日晚,双方却以1比1平局结束比赛,不分胜负,上海德比在中超联赛中的地位可能将进入一个更加微妙和紧张的阶段,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资本的较量,而是会扩展到更广泛的运营层面和青训体系的对抗。

中超上海德比_上海上港VS上海申花德比战_中超最贵德比战分析

开场仅仅7分钟,申花队秦升的大力边线球就帮助莫雷诺头球破门

德比战,从“申花制造”到“东亚制造”

哪个队获得胜利,哪个队就代表本市称王,赛前,申花教练曼萨诺这样说明,点明了上海德比紧张的原因。不过,很多上海海港本地球员认为,现在的上海德比带有更多同门较量的性质,在观众眼里,这是上海德比,对我们这群球员,倒像是真正的东方区域对抗。

这种感受大概只有队友之间才能深刻理解,左路走廊由柏佳骏和曹赟定组成,右后卫位置安排了李运秋,这场德比对决,申花的首发阵容里,有三名球员来自对方的青训体系,这三位都曾是徐根宝教练早期执教的东亚队成员,郑凯木和战怡麟也拥有类似的背景,被贴上了“前东亚队员”的标识。

申花队里,有五名球员和武磊、蔡慧康等人一样,在崇明岛上长大并一同踢球,这种情况在世界足坛知名的德比赛事中很少见到,不过在上海德比这十多年的历史中,双方球员相互参与的状况球迷网,并非首次发生。

早在2002年和2003年那两年,上海德比的首个阶段,参与竞争的双方是申花和中远。

2001年,中远队加入中国足球界后,两年内陆续引进了范志毅、成耀东、申思、祁宏、吴承瑛等一批前95申花队的主力成员。相比之下,彼时的申花队主要依靠刚崭露头角的杜威、于涛、吉祥兄弟等年轻球员支撑局面,老申花队员中仅剩毛毅军和刘军等少数人。

所以在上海德比的前三场交锋,申花遭遇中远连续失利,即便如此当年俱乐部高层谈及德比时仍对中远缺乏尊重,认为“这不过是申花对阵自己而已”,毕竟当时申花的人才培养机制让中远感到难以企及。

上海上港VS上海申花德比战_中超最贵德比战分析_中超上海德比

第15分钟,申花前锋登巴巴射失点球

朱骏治下申花连青训梯队都没有

如今这场对抗赛不再仅仅是昔日的“申花对决”,而是演变成了“东亚之间的较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比赛背后的人才培养机制。

中远通过收购浦东队的甲B班底,踏入了职业联赛的行列。最初几年,资金雄厚的中远主要依靠不断购买球员来提升队伍实力,而申花队则拥有众多出色的球员资源。因此,引进申花队的球员,不仅能够迅速增强球队竞争力,还能让俱乐部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球迷的支持,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申花队早期同上海联队的比赛,让许多足球圈内人士见识到了俱乐部引以为傲的年轻球员培养机制。然而,2007年俱乐部管理层发生变动,当时的投资人朱骏对青少年训练并不看重,反而倾向于直接购买有发展前途的球员,并且曾公开表示“年轻球员培养无法挽救中国足球”。

自从他负责以来,那所曾经造就了很多运动员、与鲁能足校同样有名的申花足校已经停办了。

中超上海德比_中超最贵德比战分析_上海上港VS上海申花德比战

在绿地集团收购申花队之前,中超范围内仅剩申花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青少年培养体系,他们出售了所有可以出售的资产,换取了相应的资金,其梯队成员完全依赖外借。对于申花青训的衰落,资深体育评论员马德兴表达了深深的惋惜,他回忆起申花足校曾经有过一次招生活动,吸引了高达300名小球员前来报名参加。

两年前,已不在申花效力的谢晖也曾公开批评过那段不光彩的时期,申花从2006到2014年的青训系统完全停摆,十年的培养计划与俱乐部毫无关联,培育人才的根本工作与朱老板毫无瓜葛,他更倾向于投入那些能迅速见到成效的短期项目。

接下来由于放弃了青训的申花只能通过引进外援来处理队伍中老队员离队后的阵容调整问题。当时身处丙级联赛的东亚是球员培养的重要基地,并且两家俱乐部因为联赛级别不同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

2012年岁末,申花方面希望引进曹赟定,徐根宝当即应允此事。同年中期,申花左翼防守出现空缺,徐根宝遂将柏佳骏外借给申花,此时东亚队正全力冲击职业联赛资格。

谈及这次转会,徐根宝表示,朱骏致电询问他身体状况,他由此推断出对方意图获得柏佳骏,便直言相告,有何需求请直截了当。半年后,柏佳骏从租借转为出售并加盟申花,徐根宝仅索要了约五百万的公道酬金。彼时,战怡麟也与柏佳骏一同加盟申花,两人合计的转会费用大约是七百万元,然而徐根宝在未收到转会款的情况下,还是签署了转会证明文件

中超最贵德比战分析_上海上港VS上海申花德比战_中超上海德比

上半场结束前,上港队利用定位球制造混乱,由蔡慧康扳平比分

重视青训,上港期待更多子弟兵

绿地与上港于2015年左右开始经营上海足球,两队在经济实力和俱乐部规模方面,如今已无显著差距。

过去德比较量中,申花总是略占上风,现在两队实力已不相上下,倘若绿地与上港能够持续稳定,可以预见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德比将呈现出均势格局,球员转会将不会像从前那样活跃,今后谁会重新获得领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家俱乐部的青年培养工作。

如今对于青训,申花和上港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绿地公司取得了申花俱乐部的足协登记手续,随后董事长吴晓晖着手的第一项工作,便是购置了上海青少年队伍中1995年至1996年出生的球员组别,其实申花俱乐部最初打算将幸运星团队中另外两个年龄组别(1997年至1998年,1999年至2000年)也纳入旗下,不过最终因为合作条款等具体问题未能达成共识,导致收购行动被搁置了。

2014年岁末,上港集团入手了东亚俱乐部,随即便将那两支或许能加盟申花的预备队给招致麾下。

就青训根基而言,上海上港凭借徐根宝十年苦心经营打下的基础,实力明显强于上海申花。上港吸纳了上海东亚俱乐部的一线队与预备队,并且还兼并了根宝足球基地的1997至1998年龄段队伍,这样一来,上港目前实际上拥有了两个同年龄段的球队。

向下统计,上港还组建了1999至2000岁和2001至2002岁两个年龄组别的队伍,先前主管之一、前申花队成员张勇也加盟了上港,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公开表示,俱乐部计划开办一所重点足球学校,他谈到,从长远角度出发,他期望球队未来主要由俱乐部自己培养的球员组成。

从头再来,申花重塑青训

申花青训方面同样下了很大功夫,第一年过渡阶段结束后,俱乐部邀请了名宿范志毅回来,出任青训总监,并且着手建立全新的青训架构。

我计划组建十个不同年龄层次的队伍,原因在于,我回想起2001年十强赛时,参赛球员年龄分布,区楚良是最年长的1968年出生,李金羽是最年轻的1978年诞生,时间正好相差十年。范志毅向澎湃新闻记者说明,前一年他和刘越曾赴法国、英国对一些俱乐部进行调研,例如欧塞尔、还有兰斯,这些球队的后备体系确实包含十个年龄组别。当然,越往后面,年纪较小的队伍,他们都是与地方学校建立联系。我也希望寻访一些学校,让它们佩戴申花俱乐部合作学校的标识,队员们平日里在校进行训练,到了周末再集中到基地进行比赛。

申花队的后备力量建设在这一年里已经顺利完成,1995-1996年龄段的队伍在西班牙展开竞技活动,紧接着1997-1998年龄段、1999-2000年龄段以及2001-2000年龄段的队伍也相继组建成功。范志毅在一年后转任俱乐部预备队的主教练职位,申花队邀请功勋教练吴金贵回归,担任技术总监一职,负责青少年培养工作,范志毅之前规划的工作正在逐步实施。

吴金贵近期前往上海市多个区县的学校进行考察,青训工作要经历五到八年才能显现成效,届时便是成果收获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