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拿下NBA直播,双平台多终端模式能否助力全面转型?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新浪获得了NBA连续三年400场赛事的播映权,这件事若仅视为门户的一次进展,未免过于简单,如果仅仅看作是对微博的改进,也显得不够准确。实际上,这次合作使得新浪将NBA的权益从门户网站扩展到了微博平台以及移动设备,借助这种“两个平台,多个终端”的方式,达成了核心频道的转型和突破。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NBA的合同以及后续的安排,为新浪带来了一次整体升级的契机,倘若能够实现,门户与社交平台的前景,将有望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长期以来,质疑门户价值的论调持续不断,认为微博前景黯淡的看法也屡见不鲜。这两个平台的长处与短处都相当突出,但它们绝不会就此衰落。回顾历史,曾经引领风潮的互联网应用,比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并未因新奇的创意不断涌现而消亡。那些能够根据时代变迁灵活变通,顺应新环境的产物,反而会越来越稳固,门户和微博同样如此。新浪是门户和微博的开创者,理应能适应新情况,让这两种模式继续发展并焕发新生。新浪这次和NBA篮球赛事联手,显示出了新浪网正在进行自我更新,这股变革力量已经开始行动。

门户的弊端在于管理方式简单,对待用户缺乏细致,考虑到用户群体成分多样,难以借助单一身份系统将访客进行区分,进而引导至各自关注的内容。尽管门户通常具备出色的新闻选题能力,擅长策划引人注目的活动,并且拥有吸引公众关注的丰富经验,但往往难以构建积极的互动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广告投放时常出现大量无意义的点击行为,造成广告效益难以提升,这是门户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近些年涌现的垂直类网站,凭借出色的互动组织水平以及充分的变通能力,从综合门户那里吸引了许多特定领域的浏览者,最终在专业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些网站虽然对综合门户的威胁并非致命,但持续不断的蚕食也足以引起警惕。综合门户应对当前局面的唯一办法,必然是朝社交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

社交化

在过去的平台运作模式下,新浪平台每日发布的内容多达十万项,主要经营的是浏览量交易,然而,在汇聚高价值特定群体用户这方面,它的能力明显不足。统计显示,欧洲足球锦标赛重要比赛电视转播的两个小时内,百度一个特定版块内关于该赛事的讨论,占据了全网相关讨论内容的九成以上。虽然这些讨论吸引的访问量无法与平台发布的内容相匹敌,但讨论的层次和深度显然更为突出。对特定领域有浓厚爱好的用户,目标非常清晰,个性十分突出,能够显著提升广告商投入他们的资源效益,并且更容易从中发掘创新的商业运营方式。

新浪显然察觉到了这一现象,着手将NBA爱好者集中起来,促使原本的浏览者转变为注册用户,注册用户显然对新浪网这类传统网络平台更具吸引力,因为这意味着用户忠诚度的增强,意味着访问流量的优化,意味着未来单个用户广告收益的增长,新浪在此次与NBA续约之前,已经着手尝试构建社区化模式。“LOVE NBA社区”如今已是国内众多NBA社区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已经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注册用户,这是新浪在NBA社区管理方面的初次探索,用户参与程度与持续使用时长已经远远领先于门户网站。新浪与NBA达成的协议里,NBA的三十个官方微博账号会迁移至新浪微博平台,这些账号的到来,会大大扩展LOVE NBA社区的影响力范围,其潜在的商业价值也将从社区层面逐步显现出来。

新浪的网站和微博,依照过去的经营模式,确实会出现互相牵制的情况,但假如将两者融合,让微博为网站注入社交元素,同时借助网站为微博增添讨论热度,或许就有新的发展机遇。新浪网站最近一次的更新,将许多微博信息展示在首页,这可以看作是网站社交化的一次初步尝试,经过数月的运作,也为现在的社交化升级奠定了实践根基。

想象一下,将来新浪网将视频作为核心,加入体育比赛和娱乐节目的实时播送,极力招徕不同领域的观众,同时逐步健全个人资料系统,促使依据专门爱好组成的社群不断涌现,引导人们产出优质的自媒体作品,从而构建起强大的用户忠诚度。这个广阔平台中,讨论方向细致,参与人群多元,广告推送目标明确,针对用户偏好高度相似的特性,适宜发展互动式购物,娱乐互动,定点宣传,同时能够给予更多富有价值的付费附加项目。

新浪门户转型社交化_新浪NBA直播合同_新浪为什么不直播nba

新浪未来达成这一目标,可能性很高,它不仅拥有内容丰富的综合平台,视频业务也相当不错,微博平台实力强大,还引入了商业合作。将这些优势集中起来,能够产生显著的互补作用,从而开创出创新的经营方法。新浪体育在体育领域最早引入了NBA篮球的直播内容,借助爱好形成社群,利用社交平台促进交流,凭借内容的不断积累造就了行业内的权威人士,这些权威人士能够引领整个社群成员和内容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将成为新浪体育未来的发展策略,也是新浪网进行转型的初始举措。

新浪与NBA的合作并非首次,但当前情况已不同于以往,互联网用户消费水平,足以支持高品质直播从实体场所转向网络平台,互联网丰富的商业拓展方式,也让运营方有能力在投入巨额资金获取的优质素材上,开辟更多盈利渠道,获取更丰厚的商业回报。

移动化

移动网络领域潜力巨大,仅从其发展态势曲线分析,这一判断至今未曾改变。伴随智能设备的日益普及,人们正快速转向使用移动设备,无论是获取资讯还是观看节目。对于大型在线平台来说,他们能够凭借桌面端的优势,在移动市场拓展上投入雄厚资本球迷网,这种能力并非所有对手都具备,足以形成难以逾越的竞争屏障。

搜狐与网易正积极拓展新闻应用业务,新浪的体育应用则已稳固该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这反映出三者运营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究竟追求全面化还是专业化,最终效果有待实践证明。新浪同NBA达成的合作,涵盖了篮球比赛的移动端直播服务,不论用户通过个人电脑、智能移动设备,抑或功能手机访问wap页面,都能收看到实时进行的篮球赛事,并且可以同步参与赛事互动。

移动用户的市场价值远超台式机用户,手机新闻和视频的广告费用,已远高于传统电脑平台。过去十五年,新浪网采用的是粗放式经营模式,编辑们如同富士康的工人一样辛勤工作,付出与回报极不匹配。而转向移动化的新浪,必将开辟一条注重品质、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全新发展路径。

新浪微博作为移动端产品的杰出代表,推动了门户全面向移动化转型,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用户阅读方式发生转变,移动端对发展品质的重视,都是新浪网整体接纳移动化的根本原因,互联网行业确实迫切需要一次深层次的产业革新,以提升人均产出效率,增强劳动成效,而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为这种革新创造了极为难得的契机。

与某些大型网站普遍价值不高的情况不一样,新浪网当前的48亿美元市值里,至少有12亿美元是针对门户业务的,这一点反映了市场对其成功转型的信心。互联网门户平台必须主动推动变革,才能让自身价值得到提升,不过变革能否取得最终成效,关键看能否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勇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新浪网挑选最具价值感的体育版块,首先实施社交化和移动化调整,等验证成功后再扩大范围,这其实体现了一种稳妥又果敢的革新,对整个门户网站和社交平台行业,有着显著的引领作用,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