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黄蜂与篮网的较量中,德怀特-霍华德重现昔日的统治力,单场轰下32分并抢下30个篮板,然而他也因此收获了本赛季的第16次个人技术犯规,依据NBA的规则,他将会被自动扣除一场比赛的出场资格。
那么,关于这场被禁止参加的比赛球迷网,霍华德是否还能获得薪水呢?假如因为这次禁赛导致薪水被扣,他具体会损失多少收入呢?这一期的《你懂球吗?》节目将为您分析NBA的薪资发放规则。
NBA的工资是如何发放的?
谈到篮球联赛选手的经济收入,大家通常关注他们每年能拿到多少钱,但实际上,篮球联赛选手的报酬并不是按照一个赛季来计算,然后一次性发放全年的薪水。
根据最新劳动契约条款:职业篮球联赛运动员的薪酬实行双月制,分二十四批次完成全年支付,具体支付日期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而每年度(实际指每个竞技周期)的首个支付日是十一月十五日,以上时间均为当地标准时间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过去版本中球员的薪资支付方式为一年内分6个月执行,每个月发放两次,合计进行12次支付。新版本在调整了这一条款之后,为球员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只要球员的收入超过了最低标准,他们既可以继续沿用原先的6个月12次发放模式,也能够改用12个月24次的方式来领取薪水。
应该指出的是,依据劳动合同条款,薪资支付遵循既定规范。然而执行层面,NBA依照人文精神,另设若干特殊措施,使运动员能够一次性获取可观款项,以应对日常开销。这些特殊措施涵盖——签约时给予的报酬、提前领取的薪酬、临时借款以及分期支付的补偿金。
签约酬金是指球员签约后,能按合同规定拿走部分收入,一般不超过总薪水的百分之十五。
非基础工资的员工,在首笔薪资发放日(即十一月十五日)到来之前,能够利用提前领取部分报酬的方法,先行拿到一部分钱款。依照劳资双方的契约条款,能够提前领取的额度,最高不超过基础年薪的一半,或者保障性收入中的百分之八十,取这两者中较小的那个数值作为限额。
借入资金是指运动员能够借助有利息的贷款,预先把收入变现,规模当然不能超出余下赛事中受保障的报酬部分。
延迟发放的补偿款,最高额度能达到球员年收入四分之一,这笔款项会推迟到次年五月一日再进行支付。
总体而言,NBA球员的报酬与其他许多领域雷同,通常分阶段定期支付,不过鉴于该行业的独特性,实际操作时会制定更多具体规定和流程,以处理各种复杂状况。由于篇幅所限,无法详细列举所有内容,读者只需了解基本框架即可。
球员禁赛期间有工资拿么?
NBA运动员的薪酬协议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具有保障性,另一种则没有保障性,具有保障性部分的报酬,运动员只要不出现重大过失,都能够完整领取。
球员在NBA的薪水可能会被减发,具体情况仅有三种:遭到联盟处罚停赛,受到俱乐部停赛处理,或是无故缺勤。
联盟实施禁赛处罚,原因在于球员触犯了相关规定,导致无法参加正式比赛,同时,受罚期间对应的薪水也会被相应扣除,例如霍华德目前的处境,就完全符合这个情况。
球员若触犯俱乐部章程,实施了危害组织权益的行动,便会被施行内部惩戒措施。遭遇此类境况时,受罚者需扣除受禁赛事的薪酬。举例来说,就在今年三月二日,骑士队的JR-史密斯因向助理教练达蒙-琼斯倾倒汤水,遭到俱乐部停赛决定,相应的报酬也因此无法领取。

球员无故缺勤的现象,其实并不常见。毕竟,谁也不会拿自己的职业发展当儿戏,由于一时冲动而被禁赛尚可理解,但无故缺勤却是职业操守上的严重问题,其性质要严重得多。
无论因为何种缘由导致薪酬被减扣,具体的扣除比例都维持固定标准:当禁赛次数不足二十次时,每出现一次禁赛,将扣除其年度基础薪酬的七百四十五分之一;倘若禁赛次数达到二十次,或接受长期无限期禁赛,那么每发生一次禁赛,则需扣除其年度基础薪酬的十一分之一。
霍华德遭到禁赛,原因是累积犯规达到16次。根据规定,他的年薪将按比例被扣除。他今年的年薪为2350万美元。按照规定,扣除的比例是1/145。因此,这次禁赛让他损失了约16.2万美元。这个数额远高于一般罚款造成的损失。
那些因被禁赛而扣发的薪水,并不会流入俱乐部所有者的口袋,而是会均分给NBA组织与球员工会共同运营的慈善基金,用以支持社会公益及慈善项目。
球员因伤病原因缺阵有工资拿么?
先前提到过,仅当受到禁赛处罚或者无故缺勤时,运动员才会被扣除所缺比赛的收入。换言之,即便是因为身体不适,又或者是俱乐部准许的个人事务而未能上场,选手依然能够拿到本应获得的薪酬。
球员受伤时,无论是因为伤势过重确实无法参加比赛,还是因为球队以伤病为借口安排其休息,其工资收入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另外,如果球员因为特殊情况,例如孩子出生或亲人去世,需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那么因此缺席的比赛,其工资也不会被扣除。
有一个情况必须强调:依据NBA规定,每支队伍需为年薪最高的五名球员购买伤病保障,若球队有此需求,亦可自愿为其他球员附加保险。在所有这些球员中,保险公司有权挑选最多十四位,将其视为高风险对象,从而拒绝承保。
保险公司负责赔付时,若投保的运动员遭遇重大损伤导致长期无法上场,需先度过一个涉及41场赛事的缓冲期,相当于一个赛季的一半时间。当停赛场数超出41场时,保险公司将承担该运动员固定收入中受保障部分八成的款项。
换言之,轻微的身体不适或疾病,运动员依然能按时获得薪水,相关经济损失由俱乐部自行消化。倘若遭遇重大损伤,并且俱乐部事先为该运动员购买了意外险,那么保险机构将负责赔偿大部分的经济损失。
被写进合同中的出战场次条款
谈及身体不适,即便运动员在生病期间能够正常领取薪水,不过对于部分运动员而言,倘若疾病引发过多比赛缺席,依然有可能波及他们最终的经济收益。
依据劳动契约条款:俱乐部在聘请运动员时,可在不超过薪酬上限的范围内,于合同中增设奖励性报酬条件。此类条件的生效标准涵盖:队伍胜场数量、是否晋级季后赛、运动员数据统计、个人所获荣誉、参与比赛次数及时长、休整期间状态等众多因素。
球员转会中,最常见的约束是比赛出场限制。NBA运动员薪资待遇优厚,为了争取一名选手,俱乐部往往要花费数百到上千,乃至数亿美元的资金,所以当考虑那些身体状态存有问题的运动员时,承受的潜在损失相当惊人。
所以,如果双方都同意,可以在协议里添上参与比赛场数的条件,只要你的出席程度达到了事先约定的水平,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团队利益的一种恰当维护。
以林书豪为例,他在2016年夏季与篮网俱乐部达成一项为期三年的3600万人民币协议,该协议内含多项奖励条款,其中与参与比赛次数挂钩的特定要求为:在常规赛期间,必须完成至少61次出场记录。
林书豪上赛季因为腿筋多次受伤,总共参赛36场,本赛季揭幕战又遭遇髌韧带严重撕裂,直接导致赛季无法继续。因此,他与合同中关于出勤率的奖励条款,自然无法兑现。